2012年4月25日星期三

爱你爱到杀死你

    清人袁枚《子不语》中有一则故事:

乾隆四十一年,乐安县民盛林基,年三十二岁,家有一母一妹。忽一日,以切菜刀断其母妹二人之头,高置几上,买香花灯烛而供奉之。其乡邻惊问何故,笑曰:“送他两人到极好处去成佛,我不过尽孝道耳。”总甲报官来验,坦然出迎,口供与对乡邻之言如一。官请王命凌迟,其人含笑就死,亦无一言。据邻人云:“此人平时待母颇尽孝道,与妹亦甚和睦。”

    这是清代的一件刑事案件,凶手盛林基的作案动机令人匪夷所思——为了送母亲妹妹去西天成佛。这可真是“爱你爱到杀死你”了。我想起这则《子不语》中的小故事,是因为刚刚看了网易做的一期另一面《过度幼教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》。

 

    我以前也码字说过,我渡过了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,现在回想,当时快乐的保证有两条,一是伙伴多,二是父母没有对我有什么期望。伙伴多,就有人玩耍,没什么期望,就有时间玩耍。这里还是得用上那句很小资的话,快乐的生活和物质没有直接关系。倘不是饿得发晕,冻到哆嗦,那么在物质层面上讲,就已经有了快乐生活的基础。那时玩具很简单,一张纸折只船,两张纸叠成牌,甚至一坨胶泥、几颗石子都可以成为玩具。

 

    我每天上班,在小区走过的时候,总能看到愁眉苦脸的孩子,他们没有欢乐的笑容,只是低头走路,找不到孩子的精气神。这原因是显而易见的,稚嫩的身躯上已经背负了大大的书包。他们的物质条件比我儿时要好很多,但我并不觉得他们因此而多么快乐。现在的孩子大都为独生子女,也难怪父母望子成龙、盼女成凤,于是家长们把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,周末、假期各种各样的学习班,弹钢琴、数学、英语、舞蹈、美术……一件件都强加在几岁孩子的身上,不管孩子们愿不愿意,都要逼着去学。

 

    扼杀天性,适得其反。过度的填鸭式培养,造成了孩子们的厌学。他们不再有好奇心,不再有求知欲。这是在以“爱”的名义对孩子“作恶”,此种做法,与盛林基用菜刀砍掉母亲妹妹的头颅,美其名曰送到西天成佛有什么不同?

 

    砍掉了孩子的童年,也便砍掉了国家的未来。救救孩子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